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張羽格)“2023年以來,為群眾辦好事3750余件,警務評議滿意度100%?!?/span>在侗鄉(xiāng),雙江派出所的民輔警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付出,生動詮釋了什么是“服務不缺位”最生動的注腳,將“服務”二字化作看得見的溫暖、觸得到的安心,讓“不缺位”的承諾,成為群眾心中最堅實的依靠。

有一種信任叫做“一針一線”
“警官,我女兒剛給我買的新手機丟了……”
楊大姐搓著手,聲音微顫:“那是孩子用第一個月工資給我買的,匆匆忙忙出門,好像放在口袋里了,但是就是找不著了……”
“大姐您別急,慢慢說,我們一定盡力幫您找回手機!”民警一邊安慰楊大姐,一邊快速記錄著關(guān)鍵信息。
監(jiān)控前,民警們開始細致地排查。
“這里,暫停!放大看一下這個身影?!?/p>

經(jīng)過數(shù)小時不間斷的視頻追蹤和沿線走訪,終于鎖定了手機的下落。當民警將完好無損的手機交還到楊大姐手中時,她激動得眼眶泛紅:“真沒想到還能找回來,太感謝你們了!”
更令人動容的回報發(fā)生在一個月后。楊大姐再次走進派出所,這次她捧著的不是遺失的手機,而是一面精心織就的侗錦?!拔也惶珪f話,”她有些靦腆,“就想著用我們侗家人最珍貴的方式,一針一線,織出我的心意?!卞\旗上,“破案神速、一心為民”的字樣在繁復的侗族紋樣中熠熠生輝。
如今,這面侗錦靜靜地懸掛在派出所的榮譽室里,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。它不只是一面錦旗,更像是一座無聲的橋梁——橋的這頭,是民警“服務不缺位”的執(zhí)著堅守;橋的那頭,是群眾“有事找警察”的質(zhì)樸信賴。
這份用一針一線織就的信任,比任何獎杯都更顯珍貴,它溫暖著警營,更照亮了警民同行的每一步路。
有一種堅守叫做“一本日記”
清晨的陽光透過木窗,灑在社區(qū)民警趙希亞略顯斑白的鬢角上。今年55歲的他,已經(jīng)作為公安民警,在崗位上奮斗了39個春秋。翻開他那本已經(jīng)泛黃的日記本,里面沒有波瀾壯闊的傳奇,有的只是轄區(qū)里最樸素的煙火家常:
“王叔心臟病不好、獨居”;
“小兩口鬧離婚,需調(diào)解”;
“7棟小孩叛逆,要多關(guān)注”
……
這樣的記錄,在趙希亞的十幾本日記里密密麻麻地排列著。每一筆記錄,都是一個待辦事項;每一頁紙張,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。這些日記本不僅記錄著工作,更承載著一位老民警對轄區(qū)群眾的深情厚誼。
“記日記這個習慣,是從我剛參加工作時就養(yǎng)成的?!壁w希亞一邊整理著桌上的日記本,一邊回憶道,“那時候沒有電腦,全靠手寫。后來科技更發(fā)達了,但我還是習慣用筆記錄,總覺得這樣更親切,更有溫度?!?/p>

在趙希亞的帶動下,雙江派出所的民輔警們也養(yǎng)成了記錄民情日記的習慣。他們笑稱這是“趙氏工作法”的傳承。而趙希亞卻說:“這不是什么工作法,就是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。你把他們放在心上,他們才會把你放在心里?!?/p>
4個警務室,20個行政村,雙江派出所建立近70個警民聯(lián)系微信群,覆蓋轄區(qū)所有村組。群眾可以通過微信群咨詢業(yè)務、反映問題,民警也會在群里發(fā)布治安預警、防范電信網(wǎng)絡詐騙提示等信息,這種“線下駐村+線上即時”的服務模式,真正實現(xiàn)了服務群眾“零距離”。
有一種溫情叫做“一雙援手”
通道侗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縣慶活動現(xiàn)場人山人海,熱鬧非凡。上午8時許,正在執(zhí)行安保任務的民警發(fā)現(xiàn)一個小女孩在無助地啜泣。他立即上前柔聲詢問情況。原來,小女孩今年才6歲,在人群中與家人走散了。
“小朋友別怕,叔叔是警察,一定會幫你找到家人?!?/p>

民警蹲下身,用紙輕輕擦去女孩的眼淚,不停地安慰女孩,并陪伴女孩在原地等待家屬。不到二十分鐘,就通過活動現(xiàn)場的志愿者找到了孩子的爺爺。
“謝謝你們,謝謝……”
女孩的爺爺紅著眼眶,緊緊摟住孩子。
人聲鼎沸處,那一抹藏藍身影成為最讓人安心的依靠。
而在另一個寒冷的冬日,暴雪肆虐,道路結(jié)冰。民警巡邏至雙江鎮(zhèn)廊橋附近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位老人正顫巍巍地摸索前行。他們毫不猶豫上前攙扶,兩人穩(wěn)穩(wěn)托住老人的手臂,踏著積雪,一步步將她護送回家。
風雪模糊了道路,卻清晰了警民之間無需言說的信任。這些看似平凡的舉動,卻讓“服務”二字在細微處落地生根——它可能是人潮中一次堅定的牽手,也可能是風雪中一次溫暖的攙扶,始終守護著侗鄉(xiāng)的歲月靜好。

從一面凝聚深情的侗錦,到一本本寫滿牽掛的日記;從人潮中尋回親人的堅定守護,到風雪里攙扶前行的溫暖背影——“服務不缺位”的理念,就這樣被雙江派出所的民輔警們編織進侗鄉(xiāng)的煙火日常。它是一座橋,連接著警民的魚水情深;它是一束光,照亮了為民服務的初心之路。歲月為證,這一針一線的信任、一筆一劃的擔當、一次次的援手,共同鑄就了人民警察最珍貴的勛章,也讓“服務不缺位”成為守護這方土地歲月靜好最深沉力量。
責編:周玉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









